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管理 >> 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图2)。主任(包括副主任)主抓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规划和组织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提出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重大研究项目的申请;人才引进和评估工作。下设学术秘书(1名)和行政秘书(1名)。实验室正副主任通过行政秘书和学术秘书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在广泛征求研究组和技术支撑系统意见的基础上,由“研究员联席会议”决定。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牌子 

 实验室的组织架构 

  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3名科学家组成,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为实验室的发展起把关和监督的作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每年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其中20062007年度与院壳幔物质组成和环境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造山带演化重点实验室,2008-2010年与国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8家重点实验室举行了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对实验室学术方向和管理制度进行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将通过学术委员会会议,明确学术方向,审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评审实验室的课题申请及进展和完成情况。作为骨干成员,将继续积极参与我国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活动,在十二五重大立项论证中如国家先导科技专项“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华南大陆再造”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深部过程与岩石圈演化”发挥核心骨干作用。 

  人员聘用: 根据中国科学院人员岗位聘用制度,结合研究所的部署,本实验室完成了科技、管理与支撑等三类人员的聘用工作;根据研究所出台的《实验技术支撑系统管理条例》,技术岗位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厘定,并进行了人员聘用。实验室由科研小组(或研究团队)和技术支撑两个系列组成。学术带头人主要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组成。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下设研究助理和流动人员,年终参加研究所统一考评,研究所已建立了合理的考评体系,实行奖优汰劣,对考核优秀的研究组加强支持;引进了同行评价机制,鼓励学术的创新性并强调实际贡献在论文方面兼顾了数量和质量,鼓励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 

  人员流动:根据研究所的相关规定,对编制以外及其他用工人员,根据不同需要和人员类型,分别执行临时聘用、客座、返聘等制度,以满足科研和管理的用人需要,提高了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重点实验室有临时聘用人员3人,客座研究员(11人,主要是中科院海外合作团队成员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特聘研究员)。实验室积极探索聘请海外高水平科学家来室长期(>3月)工作的模式,2008年以来已有4位科学家(Robert Zartman, Bernard De JongIan CampbellPeter Cawood教授)来室工作,在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研究所管理,实验室将采取措施扩大博士后规模,充分发挥博士后在人才培养和筛选方面的作用。鼓励对外交流,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出访和来访。继续与Curtin大学,香港大学等协议单位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为规范实验技术支撑系统的管理,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协调科研与技术系统科技人员的合作,实验室出台了《实验技术支撑系统管理条例》,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将坚持已有的好的做法,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做法。主要措施有:(1)为强化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实现实验、观测、研究一体化的进程,各实验室实行研究员小组负责制,研究员小组一般由三人组成,从研究员中招聘一名组长,负责实验室的研发方向、队伍建设、提出新技术新方法研制的规划、审查实验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实验室经费预算、机时分配等,并协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技术主管的职责是负责实验室和仪器的维护和调试、保障实验室和仪器的正常运行、研制新技术新方法、为在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等;(2)重点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财务收支管理。由行政秘书或者专人具体负责样品的登记、收费、实验室的日常账目管理和分析数据的发放等,所有支出须由实验室研究员小组组长和重点实验室主任(或其指定的副主任)审核签字后方能执行;(3)考核方式将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定量评价根据实际工作量和应完成的工作量的比较,定性评价包括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重点是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仪器的使用率、开放度和合作程度)等方面。其中,应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各实验室前三年完成的工作量和仪器的实际情况核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由所技术委员会组织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投票决定;(4)适当提高技术支撑人员的待遇,即收入略高于同级别科研人员的平均水平。 

  开放合作:1)适时主办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2)继续坚持组织学术报告会,主要由实验室内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博士后以及邀请来访的国内外学者做40分钟的学术报告和60分钟的研讨,活跃实验室学术氛围。(3)与许多国际一流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合作更加深入和紧密。如在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院级协议合作项目和留学项目的支持下,与芬兰、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科学家合作研究;重点开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使实验室成为南方地学研究中心。(4)进一步加强原有的与GIG-香港大学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努力促成与伯克利年代学中心共建高精度年代学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