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前人实验研究表明拉斑玄武岩在高压(> 0.4 GPa)下也可经过分离结晶形成高钛的碱性玄武岩,这是因为高压促进富硅的单斜辉石结晶,并抑制铁钛氧化物早期结晶,这导致熔体硅降低以及碱和钛升高。然而该过程形成的都是低镁碱性玄武岩,这区别于拉斑质熔体—晶粥体反应生成的相对高镁的碱性玄武岩(图2b)。下洋壳辉长质堆晶岩也记录了拉斑质熔体—晶粥体反应过程,但是洋壳中只有低钛辉石(TiO2 < 1.5wt%)和角闪石(TiO2 < 4wt%)(图1a和2a),这是因为洋壳(< 0.2 GPa)的岩浆储库相对陆壳更浅。0.5 GPa拉斑质熔体—晶粥体反应实验也表明更高压力可以生成更高钛的辉石(图2a)。 因此,高压下(≥0.5 GPa)拉斑质熔体—晶粥体反应是形成大陆碱性玄武质熔体的一种新机制,这也暗示相对高镁的碱性玄武岩不一定是幔源原生岩浆,即大陆拉斑—碱性玄武岩的转变可能不一定是地幔不均一性或熔融过程导致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岩石学著名刊物《Journal of Petrology》上,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Wang Jun (王军), Wang Qiang* (王强), Zeng Ji-Peng (曾纪鹏), Ou Quan (欧权), Dan Wei (但卫), Yang Yang Alexandra (杨阳), Chen Yi-Wei (陈怡伟), Wei Gangjian (韦刚健), 2022. Generation of continental alkalic mafic melts by tholeiitic melt-mush reactions: A new perspective from contrasting mafic cumulates and dikes in central Tibet. Journal of Petrology. https://doi.org/10.1093/petrology/egac039
科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