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化所
中国科学院
Toggle navigation
首 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史
研究方向
学术委员会
现任领导
研究队伍
院士
杰出青年
优秀青年
广东特支计划
青年创新促进会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客座人员
实验技术平台
同位素定年与示踪实验平台
原位微区分析实验平台
元素分析实验平台
化学前处理超净实验平台
高温高压实验平台
实验室管理
规则制度
管理机构
实验室政策
科研信息
科研动态
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
开放交流
学术活动
交流动态
开放课题
人才培养
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信息
>>
科研动态
科研信息
科研动态
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
陈鸣研究员团队在黑龙江省发现一个新的陨石撞击坑
撰稿:
发布时间:2019-12-2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鸣研究员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继2009年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陨石坑后(岫岩陨石坑),最近又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了“依兰陨石坑”,研究证实了该坑的星球撞击起源。
这个陨石坑坐落在三江平原西部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区,地理上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北纬46°23′03″,东经129°18′40″,坑的直径1850米,坑体总体呈现为碗状形态,部分坑缘缺失。现存的坑缘明显高出周围地表,以凸起的环形山脊产出。坑底中心点海拔高度为170米,坑缘山脊与坑底之间的最大高差为150米。研究表明,一颗小行星在<65Ma年前超高速撞击到该区巨大的花岗岩基岩上,发生强烈爆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碗形陨石坑。之后陨石坑逐渐发育成为湖泊。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的地球最后一次冰川时期,陨石坑局部坑缘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受到强烈侵蚀,逐渐形成今天的形貌。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无数小行星、彗星和大流星体的撞击,形成过无数的陨石撞击坑。由于活跃的地质活动,大部分地球上陨石坑在内、外地质作用之下不断受到侵蚀、破坏和掩埋,仅有很少一部分保存下来。地球陨石坑是探索太阳系星球特征、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历史上的与星球撞击相关的重大灾变事件和效应,探索与撞击作用相关的矿产资源的重要研究对象。全世界目前已发现190个陨石坑。中国陆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之前仅发现了一个陨石坑。在我国寻找和发现更多的陨石坑对推动我国行星科学与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兰陨石坑
依兰陨石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依兰陨石坑发现不但为我国行星科学和地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 “陨石撞击坑天然实验室”,还有利于建设成为我国一个特色科普教育基地。12月24日,相关研究以《依兰陨石坑:我国东北部一个新发现的撞击构造》为题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杂志。
论文链接: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CSB/doi/10.1360/TB-2019-0704?slug=fulltext
附件:
科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