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范晶晶博士和李杰研究员等人针对低Mo火成岩样品建立了两种高精度,低空白,高回收率(~99%)的Mo纯化方法。其中单柱法主要对先前的Mo分离方法(Li et al., 2014)进行了改进,通过加大BPHA特效树脂体积及变化淋洗酸种类(HF+HCL, HF+HNO3)及浓度(0.1–0.3 M HF)成功分离了Mo。然而该方法并不能完全保证高Fe样品Mo的成功分离,因此该研究在单柱法的基础上引进了AG 1-X8阴离子树脂交换柱,以首先林洗掉大量Fe、Ni、Cr、Co、Mn、Cu等阴离子。该双柱法中阴离子交换柱采用2 M HNO3接样,其与0.2 M HF等体积混合便可直接上样于BPHA交换柱。同以往双柱法相比,该方法省去了中间蒸干环节,不仅缩短了实验周期,而且降低了蒸干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概率。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Chemical Geology(Fan J. J., Li J., Wang Q., Zhang L., Zhang J., Zeng X. L., Ma L. and Wang Z. L. (2020) High-precision molybdenum isotope analysis of low-Mo igneous rock samples by MC–ICP–MS. Chem. Geol. 545, 119648.)。
科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