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交流 >> 学术活动

报告题目:地震学最新发展及未来展望

撰稿: 发布时间:2018-05-21

各位老师和同学:
应邓阳凡特任研究员和孙新蕾研究员邀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Peng Zhigang(彭志刚)教授访问我所,并将于本周二下午做“同位素室学术报告”2018年第17次报告。欢迎大家参加并积极参与讨论!

报告题目:地震学最新发展及未来展望
Recent Development in Seismology and Future Perspective
报 告 人:彭志刚 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报告时间:5月22日(周二)下午15:00
报告地点:综合楼7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彭志刚,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和大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于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地球物理和计算机应用),2002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地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清晰断层结构反演,地球介质时间变化,地震震源特性,地震诱发,慢地震,和微震监测等基础研究。迄今为止在国际杂志 (Science, Nature Geoscience, GRL, JGR, BSSA, etc)上发表文章近100篇,并受邀在诸多重要国际会议和知名院校演讲。2010年至2013年任美国地震学会学报(BSSA)副编辑,2011年至2013年任地球物理研究期刊(JGR)副编辑,2013年7月至今担任地震研究快报(SRL)主编。彭教授是众多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其研究成果曾被新华社和世界主流科学媒体所报道。彭志刚于2010年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奖(NSF Career Award), 2010年获美国地震学会 (SSA)里氏青年科学家奖 (Charles Richter Award), 和所在的地球和大气系年轻教授奖 (Young Faculty Award)。

报告摘要:
地震仪器的最新进展为解开地球内部的详细结构和破译地震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本次报告将首先回顾过去20年来观测地震学的一些发展,具体关注使用环境地震噪声进行地震成像和监测地下结构的时间变化,利用大地测量和地震仪器识别沿板块边界断层的慢地震。报告将讨论这些近期发现的潜在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以及未来对超密集地震观测和对大地震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的展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