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和同学:
应邓阳凡副研究员和孙新蕾研究员的邀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夏少红研究员将于本周五做“同位素室学术报告”2017年第32次报告。欢迎大家参加并积极参与讨论!
报告题目:南海北部晚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地震学研究
报 告 人:夏少红 研究员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报告时间:9月22日(周五)上午10:00
报告地点:综合楼702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夏少红博士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石油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科院南海所获海洋地质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从事海洋地球物理与大陆边缘深部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多次赴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主持有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等;2011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并获得优秀会员;2015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目前在Geology、GRL、Gondwana Research、G-Cubed、PEPI等国内外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论文30多篇。
报告摘要:
与世界上典型的火山或非火山型大陆边缘相比,南海北部陆缘具有极其独特的岩浆活动特征,其岩浆活动在大陆张裂和破裂期间表现的较为薄弱,反而在裂后期尤其是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晚新生代时期却变得极为强烈。但这些火山岩浆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否可以与世界典型大火成岩省相匹配?这些岩浆受到哪一深度层面地幔的控制和影响?这一系列焦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我们利用多道地震、海底OBS广角地震以及远震等数据,对南海北部晚新生代岩浆活动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海底火山的发育规模和分布特征,提出了岩浆运移的多层式通道系统,并勾画了海南地幔柱深部形态特征,为深入理解南海北部岩浆活动的成因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地震学信息。
开放交流